研究方向

1)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防治基础与早期诊治研究:1)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与发生机制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等民族高发性肿瘤的病因与发病危险因素,并揭示免疫微环境及基因调控网络在民族高发性肿瘤病程演化过程中的机制,深入研究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等变化特点,筛选宫颈癌、食管癌等的易感基因和早期诊治与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为综合防治奠定基础。2)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早期诊治技术应用研究:在高发区开展高危人群筛查、肿瘤早期诊治适宜技术的研究,建立宫颈癌、食道癌和胃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分子分型标准,开展微创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提高新疆民族高发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2)新疆民族高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1)新发传染病致病机理和流行特征:基于病原生物学、基因组学和比较医学,对区域新发传染病(如: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新型黄病毒病等),开展:病原生物学基本性状、病原-易感细胞互作的配体-受体结构域等研究;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区域、高危人群、感染率、自然宿主、媒介生物种类等探究,对于新发跨境传染病探究病原的溯源问题。2)重要、新发传染病应急诊断与综合防治:基于重要、新发传染性病原重要病原抗原表达、纯化,结合胶体金诊断试剂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开展重要、新发传染病的应急诊断研发;与生物公司联合,通过RT-PCRPCR、基因芯片等核酸检测技术,研发快、准、稳病原核酸检测试剂盒;结合生态环境变化、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和自然疫源地变迁等影响因素,基于数学模型分析各类影响因素对重要、新发传染病感染进行预测分析。3)在首创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术同期行示范推广研究及并阐明免疫逃逸新机制;4)发现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的致病机制;5)口腔鳞癌早诊试剂盒的研发应用及肝癌的免疫学分子机制研究。近三年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5项,在Cell Mol ImmunolFront ImmunolCancer Sci等杂志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35篇,获批兵团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1个。

3)新疆民族高发性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1)在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脂肪细胞的分布、形态及功能差异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2型糖尿病高发的相关性;2)比较种族特异性的血浆游离脂肪酸谱,筛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游离脂肪酸,探讨其在脂肪细胞始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对骨代谢的影响并阐明可能的分子机制;3)探讨肥胖后血浆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对肥胖相关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并筛选可能的药物作用靶标。4)应用独特的电生理技术和压力肌动图技术从功能角度分析缝隙连接通道在高血压模型动物阻力血管上的作用及机制,证实高血压可以上调阻力血管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道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增强缩血管物质对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的敏感性,阻断缝隙连接通道后可降低血管收缩速度以及血管收缩率。5)从免疫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角度研究促炎因子释放的新机制,发现促炎细胞因子释放的增加与T淋巴细胞上缝隙连接通道异常有关。阻断缝隙连接通道可以抑制NF-κb介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降低促炎因子的释放。此外,还发现缝隙连接通道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新疆哈萨克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