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假期”二字撞上“政务实践”,有人或许觉得是种束缚,我却以为,这是命运慷慨赠予的一块画布——我在石河子大学“青马工程”政务实践团的牵引下,一脚踏入了向阳街道党政办公室的大门,也一脚踏入了社会这本厚重教材最真实的一页。这一个月,忙碌在文件流转与大赛现场之间,我的青春调色盘被打翻,色彩斑斓中沉淀下最厚实的一抹底色。
党政办
第一次触摸
制度的“骨架”与“肌理”
身为预备党员,初入党政办。办公室姐姐细致入微的引导让我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成了我每日的“战位”。起初只是简单的文件分类、打印复印,看似琐碎,却在每一次盖章中,第一次真切触摸到政务运转那根严谨的“链条”。
很快,更核心的工作交到手中——进行党组织关系的转接。每一条信息的填写与核对,都需十二分的专注。一次核对中,一名党员的转接信中某项关键信息存在模糊不清,我立即向办公室姐姐反馈,几番沟通确认,最终保证了信息完整准确流转——这看似微小的波折,却让我深刻体会到“服务”二字背后所需的细致、耐心与担当,它不只是程序,更是对党员政治生命无声的守护。

大赛现场
青春在聚光灯下淬炼
实习一开始,一场硬仗不期而至——“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兵团赛”急需志愿者。我与其他几位同学被临时抽调,成为赛场幕后的“螺丝钉”。从赛前布置会场、反复核对桌签位置,到赛中精准引导专家评委落座、保障设备顺畅运行,再到赛后整理资料、归整场地……每一个环节都要求我们如齿轮般精准咬合。
当我的身影穿梭于会场,为这场思维碰撞的盛会提供无声支持时,才真正理解了“服务大局”的意义——它不在宏大叙事里,恰恰在每一次精准的引导、每一次及时的补位、每一个微小但不可或缺的环节中。

向阳生长
从“纸上”走向“路上”
回望这一个月的“杏林假期”,办公室窗外那棵向阳生长的树,仿佛成了这段旅程的隐喻。在党政办,我从文件流转的“骨架”中,读懂了制度背后严谨的温度;在党员关系转接的转接信里,掂量出组织工作不容有失的分量;在大赛志愿服务中,更真切感知到个体融入大局、支撑大局的脉搏跳动。

杏林假期,行囊已满。我带走的不只是办公技能与志愿经验,更是向阳街道这片土壤赋予我的精神养分——一种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这份力量,必将支撑着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以奋斗之姿,擦亮青春最纯粹的那抹底色。
图文 | 张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