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第九师白杨市于我而言,不过是地图上一枚模糊的墨点。直到跟着 “青” 心相伴,逐梦齿刻实践团的伙伴们踏上这片土地,那墨点才顺着掌心的温度,在心里一圈圈晕染开清晰的轮廓。
基层口腔义诊与宣教的日子里,我们将课堂上学的口腔检查、龋齿与牙周炎识别技巧一一铺展在现实土壤里。此刻才真正懂得:理论知识必须扎根现实。面对居民真实的病痛与朴素的求医渴望,在简陋的诊桌前、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初步判断,原来比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更重要。
义诊中,一位大叔捂着肿胀下颌求助,含糊地说自己饮酒后疼了五天,吃了药也压不住,夜里疼得直打滚。带队的郭超老师来不及多想,俯身检查的瞬间,眉头猛地一紧——凭借多年临床经验,他当即判断这是“重度口底多间隙感染”!时间突然被按下快进键。安抚患者、紧急联系家属、对接第九师医院开辟通道,最后火急火燎申请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直升机救援……那条从诊桌延伸向生命通道的应急链,每一环都扣得惊心动魄。

这场救援像一把钥匙,彻底撬开了我对“实践”的固有认知。回望此行,满心感激:郭超老师用行动为我们铺展 “医者仁心”的真意,那些穿梭在现场的身影、为患者检查的瞬间,比任何宣讲都更动人;伙伴们并肩作战的默契,让我触摸到青春最鲜活的模样,原来“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作为”从不是口号,而是脚踩泥土时的踏实;更感恩当地居民递来的信任,当他们握着我的手说“拜托了”,我才读懂从医学生到医生,不仅是专业的精进,更是从“懂技术”到“懂人心”的跨越。
图文 | 李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