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创新 共筑未来——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合作项目 暨“医学+X”主题沙龙:护理专场 成功举办

发布者:党政办发布时间:2025-06-27浏览次数:10

2025年6月27日,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合作项目系列活动暨“医学+X”主题沙龙——护理专场在医学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依托对口支援平台,聚焦护理学科前沿发展,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护理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运动科学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石河子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护理学科发展新趋势。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院长马克涛、副院长左彭湘、万巧琴等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医学院副院长万巧琴主持开场并致欢迎辞。她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专家和同仁,强调本次沙龙是深化对口支援合作的重要举措,核心在于汇聚智慧,推动护理学科创新发展。万教授指出,期望通过交流学习,将先进理念与技术转化为服务边疆及周边地区人民健康的实践力量,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护理智慧。

医学院院长马克涛在欢迎辞中高度肯定了护理专业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他表示,以“医学+X”为主题举办护理专场沙龙,正是顺应护理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康复辅具等前沿领域交叉融合的时代潮流。马克涛院长期待此次沙龙能搭建高端交流平台,促进支援高校的前沿智慧与我院护理学科的实践深度碰撞,共同探索智能化、精准化护理的未来发展路径,从而有力提升区域护理学科建设水平与科研创新能力。

学术报告环节由医学院护理系党总支书记倪志宏主持。多位专家围绕“医学+X”主题,分享了精彩纷呈的前沿成果:

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孔桂兰教授(报告题目:“AI与大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决策研究”)以CHARLS数据研究为例,深入阐述了运用大数据开展健康管理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并介绍了学习型健康医疗系统概念,同时剖析了AI与大数据赋能健康管理决策面临的挑战。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刘长征教授(报告题目:“智能感知技术在实时监护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智能感知技术在家庭、临床等场景的应用背景与需求,科普了相关技术知识与发展阶段,并重点讲解了其在行为识别、异常检测(如麻醉复苏监护)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王攀峰主任护师(报告题目:“肿瘤护理科研热点与前沿”)结合自身实践,详细介绍了放疗基础原理及肿瘤放疗护理的科研热点,包括副作用观察、心理干预、营养管理以及智能化护理技术应用等前沿方向。

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大区行业代表张俊曼(报告题目:“人工智能技术进展与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讯飞医疗大模型在解决出院/诊后延续性医疗服务缺失、降低非计划再住院风险、辅助医生收集院外数据、提升患者黏性与复诊率等方面的应用实践。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宋伟教授(报告题目:“医疗场景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及安全挑战”)探讨了AI算法在可穿戴设备、慢病管理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并深入分析了医疗数据处理(如多模态缺失问题)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其解决策略。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梁文渊高级工程师(报告题目:“养老服务科技创新与应用实践”)阐述了中国老龄化现状与科技养老的重要性,分享了团队在养老服务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如老年人移位转运设备、行走能力评估工具、智能/爬楼梯轮椅研发等,并重点报告了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成果。

石河子大学竞技体校董杰教授(报告题目:“疼痛的理解及应对思路”)从运动医学视角出发,深入浅出地解析了疼痛机制及康复训练原理,提出通过体态评估分析运动模式以发现功能异常、解决疼痛问题的思路。

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讨论,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与会者纷纷表示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活动最后,医学院副院长左彭湘作总结讲话。她衷心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与会同仁的积极参与,高度评价了本次沙龙的成果。左彭湘教授强调,本次活动成功引领护理学科拥抱“医学+X”交叉融合大趋势,为探索智能化、精准化等前沿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她期望本次大会的丰硕成果能为与会者带来新视角、激发新思考,并热切期盼未来能开展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最佳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转化,为提升边疆地区护理服务质量、守护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黄琴、尹菲菲

初审:姬春

复审:查鑫宇 国慧

终审:雷建鹏